牢牢把握 农业科技发展主动权

最新信息

牢牢把握 农业科技发展主动权
2022-09-08 08:10:00
农业现代化,科技是根本性决定性力量。日前,全国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会议在江苏南京召开,同步举办了2022全国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交易活动。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性农业科技会议,也是对新时期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谋划和部署。按照会议的部署要求,下一步各地区、各部门应扎实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开展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聚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科技整体水平加速提升,取得大量创新成果,推动农业发展由依赖资源要素投入向创新驱动转变。智能农业装备推动农业发展方式加速向自动化、设施化转变,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畜禽、水产、蔬菜、林果产业等形成了较完整的科技创新体系和市场体系,保障了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农业污染防治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集成示范应用,推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由2012年的54.5%提高到2021年的61.5%,农业科技整体水平大幅提升。
  虽然我国农业科技整体实力已显著增强,但也还存在一些明显短板和薄弱环节,如农业科技部分领域对外依存度高、核心技术专利受制于人、创新能力不足、农业核心技术产业化程度有待提高等问题依然存在;在重要种源、核心算法、现代农业装备等领域自主可控能力仍然不强。改变核心农业科技受制于人的局面,实现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必须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把发展主动权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
  掌握农业科技发展主动权,需要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核心种源和关键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的,只有聚焦“卡脖子”清单、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限制,才能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与农业安全。目前,我国种业自主创新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不小差距,需要下大力气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缩小玉米、大豆、生猪、奶牛等品种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确保重要农产品种源自主可控。瞄准“卡脖子”领域加快攻关,还应赶超前沿技术,创造出更多属于我们自己的“国之重器”。如重点加强基因编辑、合成生物、人工智能、纳米技术、先进制造、生物质高效高值转化等新兴交叉领域研究与应用,力争在一些领域争取尽快实现弯道或者换道超车。
  掌握农业科技发展主动权,应强化农业基础科研,加快实现农业基础前沿突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重大原始创新往往萌发于深厚的基础研究,我国面临的很多“卡脖子”技术问题,根子是基础理论研究跟不上。近年来,我国农业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不少引领性、开拓性、突破性重大进展,在作物、园艺、兽医等学科领域已处于领跑地位。但基础研究和源头创新没有“休止符”,要加强农业科技基础研究及前瞻布局,敢于探索科学“无人区”,力争在基因组学、作物杂交育种理论、预防兽医学、重大病虫害成灾机理等方向取得一系列基础理论突破,支撑更多领域实现“从0到1”的原创性突破创新。
  掌握农业科技发展主动权,需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切实解决科技与产业“两张皮”问题。农业领域长期存在农业科技和农业生产“两张皮”问题,与其他行业相比,农业科技产权市场、技术市场发育迟缓、体系不健全,严重制约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机制培育壮大。当前,农业科技创新已步入“深水区”,打破阻碍,拆掉“藩篱”,需要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平台载体实现新发展,跨领域、大协作、高水平的创新基地与平台发展进一步加速,催生一批国际影响力大、科技创新力强的涉农科技领军企业。
  掌握农业科技发展主动权,应持续提升农业科技投入水平。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投入持续增长,但在科技总投入中占比仍然偏低,2019年仅为2.1%,农业科技投入强度仅为0.66%,远低于全行业2.23%的平均水平;农业上市公司研发投入仅占所有上市公司平均水平的46%。针对农业科研投入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下一步要形成多元、稳定、高效的农业农村科技投入机制,强化科技金融,加大向高素质农民、农业科技企业的倾斜力度;大力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鼓励以市场化方式成立农业科创基金,开展协同创新,实现合作共赢。
  农业科技关乎国之大者。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有关各方一定要立足自主创新、自立自强,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快产出更多“从0到1”的创新成果,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国之重器”。
(文章来源:金融时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牢牢把握 农业科技发展主动权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