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信多举并行化解风险 稳妥推进农信社改革

最新信息

甘肃农信多举并行化解风险 稳妥推进农信社改革
2023-06-10 03:12:00
甘肃省农信系统各基层行社正在积极践行2023年年初甘肃省《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所提出的目标。《报告》提出,“有序推进高风险机构化险,稳妥推进农信社改革,组建甘肃农商联合银行。”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甘肃省农信系统在高风险机构化险方面近期有多项举措。5月22日,甘肃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以下简称“甘肃省农信联社”)与国有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即AMC)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贯彻落实农合机构不良资产处置推进工作,实现甘肃省农信联社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驻甘机构双向发力、实现共赢。
  在基层行社中,近期,甘肃省庆阳市宁县农村合作银行、甘肃泾川农商银行、甘肃天水秦州农村合作银行、甘肃灵台农商银行、甘肃合作市农村信用联社、甘肃临潭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等法人机构纷纷召开高风险退出推进会议,传达学习了甘肃农信“三农”工作会议和高风险机构退出推进会议精神,并制定了下一步的工作目标。
  对于甘肃省农信系统近期在化解风险,处置不良资产方面的举动,农信相关人士认为,化解风险对于下一步的省农信联社改革,组建甘肃农商联合银行具有重要意义。“做好相关机构的风险化解,有助于未来即将组建的甘肃农商银行避免因历史问题,影响未来的盈利能力和市场预期,从而将更多精力和资源投入于更长期的稳健经营和持续发展当中。”该农信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
  攻坚化险再发力
  2023年2月,甘肃省委常委、副省长张锦刚在甘肃省联社调研时强调,按照《报告》提出的“稳妥推进农信社改革,组建甘肃农商联合银行”的目标要求,提前谋划、早做准备,积极争取早日实现改革目标。
  在实现农信社改革的具体路径中,对于相关高风险机构的风险化解具有重要意义。此前有专家指出,甘肃省内农信机构的风控能力和资产质量参差不齐,特别是部分机构历史包袱相对沉重、存量风险尚未出清。
  2023年第一季度,甘肃银行业金融机构主要指标情况表显示,当期亏损55.88亿元,不良贷款余额1102.91亿元,不良率4.11%。甘肃银行业金融机构主要包括两家城商行,85家农商行、农合行和农信社以及27家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
  对于攻坚化险,甘肃省省领导在甘肃省农信联社调研时指出,要进一步强化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前移风险管控关口,有针对地进行风险监测和分析,实现甘肃农信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不断提升内控合规水平,保持案件防控高压态势。同时强调,打好打赢风险化解攻坚战,穷尽一切手段压降不良贷款,特别对不良大户要定目标、定责任,下硬手、出重拳,有序推进高风险机构化险。要学习借鉴外省经验,加大清收不良资产的处置力度。省上要成立不良资产处置工作专班,想尽一切办法盘活存量贷款,最大限度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形成风险防范化解合力,共同维护金融稳定。
  记者注意到,为深入学习贯彻省委、省政府有关会议精神,全面加压推进风险化解处置工作,甘肃省农信系统内各行社的不良贷款清收工作全面落地开花。
  如5月30日,宁县农村合作银行传达省农信联社“三农”工作会议暨高风险机构退出推进会议上要求,“各行处要穷尽一切手段,想尽一切办法加大力度切实做好不良贷款清收摸排工作”。
  5月10日,碌曲县联社召开2023年风险化解“百日攻坚”首轮活动总结暨第二轮活动启动会议。会议指出,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风险化解上,依托三级清收中心,以滚动开展风险化解“百日攻坚”活动为重点,清一季度欠账、抓二季度任务,全力以赴推动风险化解。同时表示,“风险化解已近末声,在清收不良及压降新增不良的同时,下大力气做好抵债资产处置过户,争取7月31日前过户完成;持续加大政府配套资产,核销贷款,央行票据置换等表外清收力度”。
  甘肃省农信联社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3月末,各项存款余额5910.3亿元,较年初净增390.6亿元,完成开门红计划任务的195.3%;各项贷款突破4000亿元大关,净增253.9亿元,居全省银行机构首位;网络金融指标全面超额完成,信用卡业务主要指标全面完成,客户拓展势头良好,是近年来甘肃农信历史上同期取得的最好成绩;资产总额突破8000亿元,成为省内最大国有金融企业,为赶超进位奠定了坚实基础。
  多渠道化解不良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2》显示,截至2022年二季度,高风险的金融机构为366家。其中,13%的城商行(共计125家)为高风险机构,高风险的农合机构和村镇银行分别为217家和118家,数量占全部高风险机构的92%。
  甘肃省农信系统多家行社在近期召开的高风险退出推进会议上都表示,要加大力度切实做好不良贷款的摸排清收工作。
  事实上,加快对高风险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的处置工作是推进农信社改革的重要一步。
  对于目前农村金融机构中面临的金融风险中哪些是需要首要解决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李广子指出,需要解决的最重要问题是及时化解处置不良资产,提高银行经营质效增强银行化解风险的内生能力,防止就局部性风险演化为区域性或系统性风险。
  对于目前高风险机构的退高路径,李广子表示,目前主要有三种路径:一是采取多种方式化解不良资产,逐步压降银行不良资产率;二是采取兼并重组等方式对高风险机构进行整合;三是采取破产清算等方式引导高风险机构有序退出市场。
  高风险机构化解不良具有重要意义。李广子认为,现阶段,信贷资产在银行资产构成中仍处于主导地位,在这种情况下,不良贷款率仍然是银行风险的最集中体现。特别是对农信系统而言,信贷资产在其资产构成中占比更高,信用风险对农信机构的影响更为明显。当然,随着银行业资产多元化程度的提升,信用风险对银行的重要性程度有所下降,市场风险等其他风险对银行的重要性有所上升。
  对于具体的不良资产化解渠道方面,甘肃农信系统为提升资产处置效率促进合作共赢,也在加强与市场各主体间的合作。
  如5月11日,甘肃农信庆阳辖区各行社通过召开甘肃农信庆阳地区特殊资产处置推介会。庆阳农商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赵俊钦在现场指出,“进一步强化甘肃农信庆阳辖区各行社与国有企业、产权交易公司、资产管理公司、中介公司等行业主体间的合作互通,丰富特殊资产推介服务内涵,提升资源集聚、信息披露以及对投资人的综合服务能力。”当日,庆阳农商银行代表甘肃省农村信用社庆阳联络办与甘肃产权交易所集团、甘肃股权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现场签约。
  此外,随着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不断推进,2023年以来,农商行不良资产处置迎来“破冰”。业内人士分析,这将显著提高农商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效率和透明度,也将在支持小微企业、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发展、促进实体经济风险化解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据了解,过去中小银行不良资产批量转让工作仅可针对对公类资产开展,而对其主要服务对象中的个人类客户,一旦发生风险,处置手段相对单一且缓慢,已经逐渐成为中小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瓶颈。
  2022年12月30日,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开展第二批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深入推进个人类不良贷款批量转让工作。《通知》在原试点机构范围基础上进一步壮大了试点队伍,将政策性银行、部分城商行、农商行等机构纳入试点。甘肃省农信系统积极响应,在今年密集开立不良贷款转让业务账户,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甘肃省农信系统在银登网已有约40家机构开立账户。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甘肃农信多举并行化解风险 稳妥推进农信社改革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